English

危险性森林病虫害警示录

1999-02-09 来源:光明日报 蒋红星 王明旭 我有话说

1982年,南京中山陵黑松林。细心的园林工人忽然发现一些植株了无生机,嫩枝上有天牛啃食的痕迹,最后全部针叶宛如“火烧”,病树整株枯死。在施用常规的杀灭天牛和病害药剂之后,感病植株反而呈星火燎原之势。专家鉴定结果,震惊了国家最高林业主管机关: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进犯我国。1982~1991年,全国发生面积57万亩,1997年发生面积上升到85万亩,1998年增至95万亩。

1984年,陕西关中平原。一种“毛毛虫”,每平方米多达上百头,吃光了道路两旁的树木和绿篱,再爬到农田吃玉米、棉花和蔬菜。植物检疫人员验明正身,原来是世界性检疫对象——美国白蛾。杨干象自1970年以来,至少已毁掉黑龙江省杨树林120万亩;黄斑星天牛在陕、甘、宁地区80个县、市蛀食杨树数十年,毁坏森林7000万亩;松突圆蚧自1982年在广东珠海发现,1994年蔓延到35个县(市)1095万亩,林木受害连片枯死已更新砍伐的面积210万亩……

1998年,美国正式要求我国对所有出口美国的木包装材料实施严格检疫处理,检疫对象为光肩星天牛。国家林业局一位副局长说,仅此一项,将直接影响我国对美贸易出口量的1/3至1/2,可能造成的损失达170亿美元。

一种昆虫,一种病原,在它们最初的生态系统里,受其他因子的制约,一般不会轻举妄动。一旦环境变化,却常常能掀起惊涛骇浪。这内中的原因,正是我们对植物检疫法规置若罔闻,引狼入室的结果。

经典的例子是湿地松粉蚧的为害。在美国东部,这种叫Dracellaacu-ta(Lobdell)的昆虫只对火炬松、湿地松有轻微为害,1988年,一个林木种子考察团为解决国内湿地松种源问题,从美国佐治亚州带回70条湿地松穗条,于广东台山县红岭湿地松种子园建立改良代种苗采穗圃。1990年6月,这种日后定名为“湿地松粉蚧”的昆虫首先危害采穗圃。1992年5月扩散到115.8万亩,1994年达到了403万亩。

事实上,危险性病虫的自然扩散能力非常有限,远距离人为传播是其扩散蔓延的主要原因。如松材线虫每年依靠自身扩散不过几十厘米,依靠媒介昆虫也不过250~300米,但借助人力则可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蔓延成灾。我国口岸曾多次从日本等国进口的木材及木制品中截获松材线虫。又如美国白蛾,已确认是经某厂家从国外引进的机器包装箱中传入。我国口岸还从香港入境的松属盆景中截获到松突圆蚧;从日本进口的日本扁柏种子中截获大痣小蜂;从巴基斯坦、前苏联进口及携带的苹果中截获苹果蠹蛾……据上海动植物检疫局统计,从1994年12月至1995年11月底,该局从入境动物产品中查出严重疫情28批次,入境植物产品中查出检疫对象70余批次,对外索赔67批次。再如毛竹枯梢病,50年代末首次发现于浙江黄岩,至70年代流行浙江整个毛竹产区,随着带病母竹、竹材、竹梢的调运,现江西、福建、安徽、江苏等省的毛竹产区相继发生,1990年又进犯湖南汝城。松针褐斑病1978年首次发现时仅限于福建省沙县官庄林场和顺昌县洋口林场的数千亩湿地松幼林中,现几乎在我国主要湿地松种植区发生,且仍在蔓延之中。

假如,病虫被人为扩散后,面对的是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环境,那么,就基本没有成灾的可能性或会大大减轻其危害严重性。问题恰恰是今日中国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除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外,人工林主体为纯林是重要原因。如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杨干象、杨干透翅蛾、黄斑星天牛等毁灭了一代又一代的杨树纯林;在南方湿地松纯林中,湿地松粉蚧找到了适合的寄生植物。纯林的优势是适合工业化利用,但最大的缺点是物种单一,生态多样性差,难以形成相互制约的自然机制。因为靠“天敌”来“克”病害是一个好办法。近年洞庭湖区群众又摸索了一种“李代桃僵”防治天牛法,即在杨树林中栽植天牛喜食的桑树、构树,然后杀灭桑树、构树上的天牛,保护了杨树。

日本仅防治松材线虫病一项每年的投入达100亿日元,而我国每年发生的森林病虫害面积都在1.2亿亩左右,防治投入约3亿元,平均每亩仅2.5元。我国对危险性病虫害防治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广东省防治松突圆蚧。松突圆蚧发现后,广东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防治松突圆蚧指挥部,由省委领导任指挥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各有关县市成立相应机构。各级林业部门投入资金5000万元。1986年科技人员终于从日本冲绳引入松突圆蚧的寄生蜂——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至1994年基本控制了虫害蔓延。

对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这个精神已体现在国务院1983年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1989年发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1992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植物检疫条例〉的决定》和林业部1994年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之中。

森林植物检疫是有效的预防性措施,也是严肃的行政执法工作。《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当务之急是建立、稳定森林植物检疫队伍,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尽快出台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操作办法。

危险性病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物种群,特别是国外传入者,未知、可变因素多,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测报水平非常关键,通过监测和调查,掌握疫情动态,就能做好疫情防范。还有得从育苗、造林抓起,有计划地推行林木抗病虫育种,创建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和封山育林等营林方法,构建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

为此,就要增加投入,实行工程治理。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基本责任制度,实行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群众投工投劳的投入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国家应设立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专项基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